宜昌,这座地处长江中游第一道关口的城市,近年来在“电化长江”战略的引领下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,不仅推动了长江航运的绿色低碳发展,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内河航运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。 新能源船舶建造量领跑全国 宜昌作为“电化长江”的策源地之一,近年来在新能源船舶建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据宜昌市港航建设维护中心数据显示,2025年,宜昌将新建新能源船舶60艘以上,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船舶建造领域的领先地位。 近年来,一批大型化、标准化的新能源船型相继在宜昌建造下水。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船“长江三峡1”号、全国内河首艘氢能源公务船“三峡氢舟1”号、全国首艘油气双燃料三峡船型示范船舶“帆盛102”号等,这些船舶的建造不仅展示了宜昌在新能源船舶技术方面的实力,更为长江航运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岸电设施全覆盖 助力绿色航运 宜昌在岸电设施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。自2015年起,宜昌开始探索岸电建设,经过数年的努力,目前已实现长江宜昌段岸电全覆盖。截至2025年,宜昌江段已建成67个码头、168台套岸电设施,岸电供电容量达到2.87万千伏安,为船舶靠港期间提供了清洁、高效的电力供应。 据统计,截至2025年5月底,长江宜昌段各类船舶累计使用岸电已超过5000万千瓦时,相当于替代燃油超过1万吨,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超过3万吨,为船舶节约用能成本超过5000万元。岸电设施的全覆盖不仅大大降低了船舶靠港期间的污染物排放,还有效提升了港口的环境质量。 技术创新引领绿色智能船舶发展 宜昌在绿色智能船舶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近年来,宜昌联合武汉理工大学、中船719研究所等科研院所,共同研发了一系列新能源船舶关键技术,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。 例如,“长江三峡1”号游轮采用了高压充电、低压补电的创新方案,解决了大型纯电动船舶大功率充电的难题;全国首艘既能回收船舶垃圾、又能回收含油污水、还能回收生活污水的三合一多功能环保回收船,也在宜昌成功研发并投入运营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船舶的环保性能,还推动了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快速发展。 产业链完善 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 宜昌在推动“电化长江”的过程中,还注重完善产业链条,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。目前,宜昌已形成了涵盖新能源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,吸引了宁德时代、楚能新能源、欣旺达等众多新能源电池产业龙头企业落户。 同时,宜昌还积极推动绿色智能船舶设计、建造、运营等环节的协同发展,形成了既有龙头又有配套的完整产业链。预计到2026年底,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,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将超过300艘。 结语 宜昌在“电化长江”战略引领下取得的显著成果,不仅为长江航运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内河航运树立了典范。未来,宜昌将继续深化“电化长江”战略的实施,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,为保护长江母亲河、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 |
抖音官方号
官方公众号
手机APP下载
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云上宜网.湖北软盟信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
( 鄂ICP备2025104345号 )
© 2009-2025www.Esanxia.com云上宜网 技术支持:软盟
云上宜网|宜昌人的数字生活门户。聚焦本地热点,传承三峡文化,提供生活资讯、商业信息及智慧服务,让宜昌更智慧,让三峡触手可及!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不作商业用途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来电来函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!
商务合作QQ:928283588 软文合作QQ:928283588 投稿邮箱:esanxiacom@qq.com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